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由“水泥灰”到“环保绿”——全国首家水泥企业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

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20 16:58:53    作者:中环报记者孙浩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初夏的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以下简称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厂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处处郁郁葱葱。不同于传统水泥厂“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的场景,这里烟囱无烟、道路如洗。

不远处污染物排放浓度实时监测信息公开大屏显示:颗粒物低于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低于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低于50毫克/立方米——这组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数据,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首个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式通过评估。

2025年5月,中国水泥协会在其网站对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进行了公示,标志着一场历时12个月的绿色革命悄然完成。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投入2亿元实施15项技改工程,将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72%和71%,协同减排二氧化碳近20万吨。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企业自身实现了绿色发展,更为全国水泥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1.jpg

图为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厂区


环保先行绝不是口号

唐山,这座传统“钢铁之城”,在2024年成为河北首座GDP万亿之城。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山的水泥企业也不少。

水泥行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其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货物运输量在工业领域均位列前三,对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影响显著,行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2024年初,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水泥行业全工序、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正式拉开水泥行业绿色变革的序幕。在此背景下,作为北方单体产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意识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不仅是挑战,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我们一直将绿色发展放在心上。”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党委书记蔡金山表示。事实上,自2018年起,企业就已先行一步,先后实施了料棚封闭改造、运输皮带封闭改造、水泥窑脱硫脱硝改造、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喷雾抑尘改造等多项治理工程。这些早期投入,使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并于2020年获评全国第一批水泥行业绩效A级企业。

面对此次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这一全新挑战,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没有丝毫犹豫,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这一决策并不容易,2亿元的改造费用,对于资金紧张、各项支出都在压缩的水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巨额投入。15项治理改造工程,更是涵盖了从生产工艺到运输环节的全流程,涉及企业治理水平、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当前,整个行业的经营形势较为困难,但我们秉持‘环保先行绝不是口号’理念,组织全员参与进来,把环保置于盈利之前的落地行动,争取一次完成任务。”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经理谢荣华坚定地说。为了确保改造顺利推进,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的超低排放工作推进小组,从技术方案制定、资金筹措,到工程实施、质量把控,进行全流程统筹管理。

去年9月,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家单位的专家,对公司进行全面“体检”。“专家多次现场帮扶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企业环保部门负责人孔小松回忆,“我们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确保全部落实到位。”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为后续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jpg

图为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水泥窑窑尾SCR脱硝装置


精准发力,攻克改造难关

17时15分,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厂区内,新能源水泥罐车等待装车。

水泥散装车间内,电动堆积门自动关闭,随着设备运行,库中水泥通过密闭的下料设备到水泥罐车内,收尘系统同步自动开启,将溢出的粉尘“消灭”。整个车间不见飞扬的灰尘,没有呛人的气味。

“清洁运输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企业主管环保工作的副经理张学军指着正在进厂的新能源货车介绍,“我们跟其他水泥企业一样,运输一般委托给第三方运输车队,要求使用国六或者新能源车辆,运输成本比原来的国五货车要高出不少。”

清洁运输是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一大难题。《意见》要求进出企业的原燃料采用铁路、水路、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皮带通廊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的企业,汽车运输部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重点区域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原燃料清洁运输比例达不到80%的部分,全部要采用新能源汽车进行替代。

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虽有自有矿山,石灰石可通过廊道运输至厂区,但仍无法满足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对客户和供应商载货车辆的动能方式和排放阶段进行严格管控。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满足清洁运输要求,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首先从合同入手,在与供应商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六或新能源标准,并通过运费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供应商升级车辆。“最艰难时,我们面临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张学军坦言,“但我们没有退缩,主动停止国五及以下货运车辆进厂,直至达到清洁运输要求。”

不仅如此,为确保运输车辆全部为国六和新能源,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还建立了现代化的电子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所有物流通道,涵盖了所有物料及产品运输,并能实时展示各类运输数据,清晰呈现清洁运输比例。

车辆在门禁系统录入后,由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对照国家机动车环保平台进行车辆排放阶段核查,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通行,有效避免了更换车头、套牌、排放阶段造假的情况。

除了清洁运输,在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管理方面,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同样不留余力。

在有组织排放管理方面,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也下足功夫。走进生产厂区,3套“分级燃烧+SNCR+SCR”组合脱硝工艺高效运行,195套污染治理设施有序工作,将污染物牢牢“锁住”。企业还投资6600余万元新增SCR脱硝设备,调整氨水喷枪位置,实现智能喷氨、精准喷氨,如同给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可根据烟气情况自动调节喷氨量。投入1350万元实施C1筒改造,通过优化结构,有效延长SCR催化剂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对于无组织排放,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采取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治理措施。物料输送装置全部封(密)闭,在转运落差点设置袋式除尘器,将粉尘“扼杀”在源头;物料储存采用密闭筒仓和封闭堆棚,各封闭堆棚上料口安装集尘罩,布、取料机下料点安装喷淋设施,如同给物料披上了“防尘衣”。同时,封堵10个物料堆棚和89条皮带廊道缝隙,顶部安装无动力排风装置及过滤棉,并在辅料堆棚和原煤堆棚顶部加装干雾抑尘设备,从源头控制无组织排放。

此外,在窑头、窑尾、水泥磨、煤磨等处安装18套在线监测设备,数据实时联网,依托一体化环境管控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异常预警和处置的闭环管理。


3.jpg

图为运输原材料的新能源车辆


成效显著,迈向绿色新征程

在环保管控一体化平台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的在线监测数据,不仅优于超低排放标准,更实实在在地助力改善了厂区内外的环境质量。

“现在厂区环境好多了,员工们在厂区里工作也更舒心。”在厂区工作多年的员工李师傅感慨道,眼神中满是自豪。

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完成环境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运维人员减少30%,却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工作;非计划停机时间缩短20%,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监控视频自动传输率达100%,让环境监测更加及时准确。这些变化背后,是企业对绿色转型的执着追求和扎实行动。

今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了对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的超低排放评估工作调研,经过多方携手努力,超低排放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的改造成效获得认可。

回顾这段难忘的改造历程,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印象深刻。从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帮扶,为环保难点出谋划策,到受委托单位的专家们登高架、下地坑,严谨务实地完成全方位检查;从预评估梳理出五大类、507项问题,形成详细问题台账,到整治提升阶段针对每项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整改销号;从现场评估监测阶段195个监测点位、18套CEMS系统、737个无组织排放点位、323辆运输车辆接受严格核查,到最终顺利通过近乎苛刻的“体检”,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与汗水。

“在超低排放改造期间,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我们还成功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217.83万元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65万元,这大大减轻了我们在环境治理投入上的压力。”谢荣华表示,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更为企业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分公司将被列入河北省监督执法和监管正面清单,享受到诸多政策支持。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将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实现“无事不扰”。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行自主减排,并按规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于首次出现的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在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时,还能享受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

“这次超低排放企业创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展望未来,谢荣华信心满满。企业将继续把握机遇,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以更加优异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回馈社会,为全国水泥行业绿色转型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书写新篇章。

编辑:程梓桐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