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5-17 17:06:21 作者:环境经济 文章来源:环境经济
5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绿色低碳你我共建,美丽中国你我共享”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常州市成功召开。
活动期间,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发表了题为《打造双碳生态圈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演讲,随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就中碳登在助力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探索与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
一、碳市场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具有“绿色化”“科技化”的突出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客观上高度辩证统一。
碳市场,是引入市场手段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市场本身就是绿色的、增量的,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从含绿量来看,全国碳市场所重点面向的行业基本都符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备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特征。碳市场通过为企业提供“直接减排”和“市场定价”两大激励,加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成为催生绿色生产力的有力引擎。从含新量来看,双碳战略是经济发展诸多不确定性中的唯一确定性增量。围绕碳市场及其衍生需求打造生态链、以气候金融引导低碳绿色产业投资,本身就是一个纯增量的新质生产力构成内容。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碳市场开辟了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增长的新优势新动能。
二、中碳登作为全国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平台,如何助力更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中碳登是全国碳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平台,以注册、登记、清结算等为主要功能,是名副其实的“碳资产大脑”和“碳交易枢纽”,也是碳市场交易和碳金融资源配置的“底层数据库”。从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交易启动以来,截至2024年5月14日,碳配额累计成交4.57亿吨,累计成交额262.26亿元,成交均价57.39元/吨。累计顺利完成683日的交易清结算工作,累计清算100,720笔,累计清算金额524.53亿元。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实现“零故障、零中断、零差错”,为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中碳登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助力更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以“数据赋能产业”,助力全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运用中碳登“底层数据库”功能,大幅提升中碳登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对工业、能源行业碳减排技术先进性进行精准判断,挖掘低碳转型中的关键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并依托碳金融体系扩宽低碳产业的投融资渠道,降低低碳转型的资金成本,建设低碳产业联盟或交流平台,促进低碳产业相互沟通机制,发挥聚合效应。
二是大力培育气候友好型市场服务主体。定期举办全国碳市场专题建立建设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综合能力;推动建立碳减排第三方认证评级体系,培育和规范碳核算第三方机构市场;培育碳普惠服务主体,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碳普惠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全民碳普惠机制;承建运营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项目申报入库数量,推进绿色企业(项目)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投融资碳减排效益考核机制,加大绿色信贷匹配投放力度。
三是积极开展碳市场金融属性的政策研究。碳市场金融属性包括提高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其中提高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是最重要的。碳市场金融属性对减排属性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未来,我们希望,在充分研究国际主要碳市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发展我国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及增强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政策建议。
三、中碳登将怎样服务全国碳市场下一步的发展?
为服务于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中碳登在确保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服务于全国碳市场的深化发展:首先,我们将加大力度参与到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完善的全过程。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过程中,中碳登多次参与讨论并建言献策。《条例》出台后,我们持续配合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做好《条例》及配套制度的解读、宣贯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研究工作,助力全国碳市场法治基础不断的夯实,提升社会各界对碳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有利于全国碳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然后,我们正提前谋划第三个履约周期相关工作。通过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为碳市场配额发放、交易资金清结算、清缴履约等核心环节提供准确、可靠、高效的技术支持,多管齐下服务于第三个履约周期的平稳运行,并同步完成系统扩容。同时,中碳登正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为国家和主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为我国培育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贡献应有的力量。我们也将全力以赴筹备好“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武汉”的举办工作,为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编辑:陈斯伟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