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让中小企业从“差等生”变为“优等生”,需要做什么?

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17 17:16:13    作者:刘贤春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岁末年初,某县生态环境部门按惯例以会代训,进行新年度企业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审核发证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辖区内所有重点中小企业都被列入申报培训对象,并对已纳入持证管理的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直接点名指出,措辞严厉,释放出严的信号。

据笔者调查,这一举措补上了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短板。比如在一些地方,不少中小企业排污不办证,长期无证排污;有些办证的企业,排污不按排污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种类、浓度、总量等排放,许可证要求形同虚设。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认知缺失。有的企业认为,营业执照不办开不了业,排污许可证不办照例排污;有的办证企业把排污许可证等同营业执照,认为办了证就可以排污了。二是管理尺度宽松。有的地方认为中小企业排污量相对小,污染物排放单一,在优化营商环境、帮扶企业的大背景下,管理要求有所放松,而企业恰恰误读了其中的信号。

排污许可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部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2023年底前,原则上固定污染源全部持证排污。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再次明确,2027年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覆盖。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不能沦为持证守证排污的“差等生”。

中小企业体量庞大,排污量汇聚起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优化营商环境,不能以放松排污许可证管理为代价,应牵住“一证式”管理这个“牛鼻子”,倒逼中小企业持证排污、守证排污,依法履责。

严格落实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应收紧企业排污申报、核定、发证、监管、监测、执法、惩戒各个环节。

排污申报登记是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的依据,生态环境部门可采取网上申报、企业报送、以会代训等形式,指导企业如实申报并严格审核。在核定排污范围、种类、浓度、总排量等重点信息时,若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入企进行实际监测,现场核定,确保上证信息真实、客观、公正。建立排污许可证核发包保工作机制,加强延续、变更、注销、撤销等环节的管理。

把中小企业持证、守证排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内容,采取随机抽取和靶向核查相结合、非现场和现场核查相结合、执法和监测联动相结合及跟踪监管等方式,对所涉“守证排污”环节开展清单式执法检查,严惩无证排污、不守证排污等违法行为。

推广中小企业守证排污“标杆企业”创建覆盖面,对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中小排污企业,实行正面清单管理,给予环保信用激励,优先技术帮扶,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跨入守证排污“优等生”行列。

编辑:刘秀凤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