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为了保护好农用地,湖北恩施这样做

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17 17:14:59    作者:蓝楠 彭雯雯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和“世界硒都”等美誉。全州国土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约218万公顷,占比超过全州总面积的90%,因此开展农用地保护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调研发现,近年来恩施州严格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的各项标准与措施,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见》《恩施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恩施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8—2030)》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不仅显著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质量,还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之路。

实施源头摸排监测,夯实土壤污染防治根基

为了全面评估恩施州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根据湖北省土壤详查办统筹安排,2020年恩施州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工作,共设置2875个详尽的农用地调查点位,采集并分析3337份土壤样本及1058份农产品样本,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的影响。全州积极推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界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策略及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种植结构调整措施,并组织精干力量对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地块进行逐个核实,确定边界范围,摸清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划定耕地保护面积497.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95.38万亩,为恩施州长远发展预留空间。

为严控新增污染,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恩施州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完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全覆盖。同时,积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监测技术,构建针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响应、大范围覆盖、立体化的监测体系,致力于监测及评估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态势,以精准把握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

注重土壤酸化防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显著的海拔差异和较大的昼夜温差为植物养分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然而,恩施州的山区土壤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酸化问题。第三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州pH值低于5.5的耕地面积已占据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有效应对土壤酸化问题,恩施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方面,开展技术服务。针对pH值不高于5.5的土壤,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技术的验证工作以及退化耕地土壤的改良培肥试验。在此过程中,广泛推广包括施用生石灰、有机肥料、土壤调理物质、定制化配方肥料、有益微生物菌剂、秸秆还田技术以及扩大豆科作物种植面积等在内的多种措施。总结并推广“微生物—动物—植物生态循环体系”等一系列高效的技术模式,达到土壤改良与生态循环的双重效果。

另一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积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起,州级财政每年专项拨款500万元,采用奖励补助的形式,支持县市关键区域及片区的示范项目。借助这些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全州烟草种植土壤已全面实现酸化治理技术的覆盖,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基本普及该技术,而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应用面积亦在逐年扩大,广大农户对采用土壤酸化治理技术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正不断提升。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恩施州地处山区地带,面临着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挑战。近年来,恩施州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狠抓落实,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州耕地土壤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更净”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经过拉网式排查,恩施州将所有未达到质量标准的农资清退出市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域绿色化有机创建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引导农民与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积极采用有机肥、农家肥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宣传精准施肥施药的重要性,实现农产品质量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近年来,全州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以每年5%—8%的幅度递减,成功扭转化肥农药使用量增长的趋势。

强化秸秆、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恩施州打造一系列秸秆粉碎还田示范点,全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包括水稻、玉米秸秆的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地表覆盖还田和腐解后还田等多种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2%以上。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致力于推广使用达标的地膜以及全生物可降解农膜,构建完善的农膜回收利用系统,并探索实施农膜奖励性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已设立98个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共计回收废旧农膜317.16吨,回收率高达86.9%。这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挥多元主体优势,压实防治责任

恩施州致力于提升农用地环境质量,确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目标体系,旨在增强全社会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的形式,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签署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详细规定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及责任归属,并将这些信息向公众公开,以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乡镇及各部门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耕地保护共管共控,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此外,恩施州强化管理责任体系。完善由党政主要领导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执行的领导责任制,以及各部门间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推行由州级政府主导、各县市责任落实、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等跨部门的协同机制,注重从源头抓起,强化安全利用措施,从而构建一个闭环式的管理流程。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刘秀凤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