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美丽河湖该如何守护?漓江这样做|美丽广西行

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04 14:18:32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APP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桂林漓江这张“世界名片”,连续8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保持Ⅱ类水质,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

桂林是如何做到的?美丽河湖的成绩又是如何保持住的?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带着这些问题,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近漓江,寻找问题的答案。

1.webp.jpg

图为美丽的漓江。邢彭 摄

啃硬骨头,夯实流域生态根基

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需要有断腕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还取决于生活在漓江旁的每一个人。

靠江吃江曾是漓江沿岸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治理过程中最难的还是考虑好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用一组数字向记者介绍漓江在前些年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我们风景区的人口密度是298人/平方公里,相较于非保护区桂林市内191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出近一半,解决沿岸居民的生计问题,是重中之重。”

矛盾在发展中产生,也在发展中解决。

阳朔县所在的流域风景最美,是漓江旅游的精华段,沿岸望去,等待乘坐排筏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条条排筏也在山水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桂林独有的山水画。“我们将阳朔景区经营的排筏收益的10%用作漓江沿岸居民的年底分红,同时排筏务工者都来自沿岸居民,每家每户轮流上岗,并将船票的近30%直接发放给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激发了沿岸居民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汤建伟介绍说。

改变正在发生。解决了沿岸居民吃饭问题,桂林市还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足了功夫,在沿江两岸开展了矿山生态、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水生态、农田生态、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8类修复工程。同时,桂林市还实施了护林改造工程,将漓江源头、沿岸森林全面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开展漓江核心景区沿江可视范围景观林提升。

2.webp.jpg

图为漓江上的排筏。邢彭 摄

从阳朔县杨堤乘船沿江而下,记者注意到沿江两岸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水泥硬化,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石块。“我们在保障防洪需要的前提下,原地取材,对漓江沿岸实施生态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也能给鱼虾等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栖息地。”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吉华告诉记者。

漓江改变还体现在水质本身。随着沿岸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立、漓江10条支流截污集中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建设全线退距300米、漓江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全部关停、开展漓江电缆船舶专项清理,全部拆除漓江核心景区杨堤段至兴坪段10千伏跨江电缆,漓江1060艘游览排筏“电能驱动”完全替代“燃油驱动”等举措的实施,“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漓江美景正在呈现。

“美丽漓江,我们都是行动者。”

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保护漓江、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守护者。为营造保护漓江氛围,桂林市聚焦“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营造保护漓江的氛围,2022年起,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漓江保护日”,不断增强桂林人们科学保护漓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广西师范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政管学院社会工作实训实践中心主任何乃柱就是参与者之一,他见证了桂林市保护漓江环保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在桂林市,目前已有162支志愿服务队伍、5000余名志愿者。每年志愿者们活动在漓江沿岸,他们开展“为漓江母亲洗脸”、鱼类增殖放流等志愿者活动,向漓江投放鲤鱼、草鱼、鲫鱼等鱼苗数万尾,自觉参与漓江保护达200余万人(次)。

“我们还发挥高校优势,通过讲座、志愿项目孵化、联动桂林高校环保公益联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热心环保公益的新青年,共同参与到巡江护江的行动中来。”何乃柱说。

多年的教师经验,让他对传递保护环境理念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一次沪江活动中,他组织学生志愿者们将在河边捡到的烟头和水瓶等垃圾进行集中称重,并将烟头等其他垃圾拼凑出“保护漓江”字样,用视觉上的反差向更多人发出环保的倡导。何乃柱一直有个心愿,他告诉记者:“桂林高校的学子来自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到保护漓江的意义,培养大家能够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最后回到各自家乡也能保护自己家乡的母亲河。”

3.webp.jpg

图为志愿者巡江护江活动。受访者供图

实践出真知,何乃柱还将志愿者活动的实践经验运用到漓江保护研究当中。他带领学生志愿者先后完成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漓江保护的现状与优化》《百年漓江——1912年以来漓江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行动》等论文和书籍,唤醒社会各界对保护漓江的重视。

然而,何乃柱并未止步于此,他要把这里“美丽”的故事讲给世界, 2022年,他受团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东盟青年志愿服务交流并分享自己带领志愿者保护漓江的故事和经验,让世界听到和看见漓江的美。

看到志愿者团队中很多年轻人都从普通志愿者成长成宣传者和传承者,何乃柱不禁感慨:“我们还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从碎片化向系统化发展,继续做美丽漓江的行动者。”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