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03 14:24:29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App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林举在创作反映广西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时,就曾想过要来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的那考河湿地公园探访。终于,2024年6月1日,跟随“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他来到了这条曾心心念念地方。
为何那考河会让他心心念念?那考河对于他当时的创作有何启迪?在那考河畔,当听到这条河流是从一条臭水沟变成如今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并获评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案例奖,实现从“补短板”到“树样板”的跨越蝶变时,采风团似乎窥到了答案。
那考河,是南宁城市内河竹排江的支流,全长6.35公里,虽然不长,但却是一条老百姓家门口的河,并被赋予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意为“美丽绿色的水田”(壮语)。
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河道,这条河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沟。河道狭窄、荒草丛生、污水直排、气味难闻,附近居民都绕着走。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为突破口,打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那考河开始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并按照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营方北京排水集团讲解员陆辉告诉采风团,为提升生物多样性,让植被多起来,他们将上述理念贯穿到那考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修复了流域全岸线90%的生态驳岸,建设了16.72万平方米的河道、浅滩、湿地。通过开展藻类、水绵防控,打造“水下森林”,给流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如今的那考河河畔,鱼儿在水中欢游,美人蕉、朱瑾等各类花卉和水生植物竞相开放,白鹭、黑水鸡,野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还配套完善了遮阴廊架、景观亭、健身步道等设施,形成了一个面积近千亩的滨水绿地景观带。
“这里的水真清啊。”“水下清晰可见的草是什么草?”“这里的水是几类?”采风团们穿梭在景观带间,一路不停询问,也不停赞叹。
据了解,在那考河流域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带动下,南宁市先后在沙江河、水塘江、朝阳溪等内河综合治理项目中推广了“那考河模式”,更多城市内河“化茧成蝶”,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石才夫正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如今,在河边乐水、亲水,在满是绿意的公园里休闲散步,已经成为像他和许多南宁人生活中抬脚可得的幸福。
江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画卷正在百里秀美邕江上不断上演,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宁答卷。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