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5-27 10:12:48 作者:周阳 何宇 文章来源: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在细雨绵绵的桂林阳朔,东盟青年学者与我们共享眼前如诗如画的烟雨漓江美景。为贯彻落实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环境领域合作,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依托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实施,首次举办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5月19日,活动组织东盟青年学者代表团赴位于桂林阳朔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综合站——广西桂林漓江站,就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东盟青年学者代表团到广西桂林漓江站参观调研
广西桂林漓江站自建站以来,积极探索数智化监测建设在“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上的实施路径,全面开展漓江流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代表团先后参观了数字漓江平台、漓江流域生物标本展示墙、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空气自动监测站、漓江水生态自动监测站和漓江无人机智能巡查值守平台,感受广西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塑造数智化监测技术在守护秀美漓江方面的建设成果。
技术人员向代表团介绍藻类智能识别系统
广西桂林漓江站是国家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大量前沿智慧监测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代表团浓厚的兴趣。在获悉服务漓江流域全要素监测的智能监测设备有高光谱水质监测系统、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生物智能监测相机、藻类智能识别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查值守平台后,代表团成员深入交流了“这些监测设备可以监测到哪些指标”“监测范围是否可以覆盖漓江全流域”“监测数据是否实时显示”“监测数据如何做到共联互通”等问题,并对广西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表示高度赞赏。
技术人员与代表团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实地调研活动,提高了东盟国家青年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加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年“友谊桥”,也为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广西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将加快监测数智化转型步伐,守护漓江这个“宝贝”,持续擦亮“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金字招牌,讲述好广西生态环境监测故事。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