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空天地一体化 守护漓江“宝贝”

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5-22 15:08:08    作者: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W020240521309394516093_ORIGIN.webp.jpg

广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邕江流域(南宁机场附近)利用无人机开展水质采样。

生态核查无人机升空后,边巡飞边拍摄记录沿途漓江流域的森林植被、山水地貌等环境要素……5月14日上午,广西桂林漓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漓江站”)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在卫星遥感与自动巡航监测等技术的加持下,漓江站的监测人员只需在站点控制室内就能远程操作无人机,实时观测、采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数据,实现“日行千里”。

“漓江站属于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也是广西生态质量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室主任杨海菊介绍,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指导下,由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组建了漓江站。其是按照“一站多点”布局建设而成的综合性站点,主要承担漓江流域及周边区域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生态遥感地面验证、水生态监测研究、区域生态问题专题研究等任务。

不仅在空中,这里的水生生物监测同样也充满科技感。“比如,我们借助环境DNA自动富集仪,就可连续从环境介质中提取出生物DNA,进而掌握该环境中的生物种类情况。也就是说,只需要采集一点漓江水,技术人员就能测算出这片水域中有哪些水生生物。”漓江站双滩基地工作人员韦锋介绍说,过去他们在藻类鉴定时,需要使用显微镜对样本进行人工检验,一个个去数样本中的藻类数量,但现在通过藻类智能鉴定仪,观察藻类不仅更快更清晰,而且机器还能按形态自动对它们进行分类计数。

而在地面上,漓江站也进行了不少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杨海菊告诉记者,漓江站在海洋山安装的植被—大气温室气体涡度测量系统,也是广西生态环境系统首套实现自动观测森林碳循环的观测系统。“我们在漓江流域配置了30多台自动监测设备,监测对象包括水质、空气质量、酸雨等不同方面。它们都不需要技术人员到现场操作,就能自动完成对相关环境质量数据的采集和实时传输。”杨海菊说。

在漓江站的4个生态观测场里,监测人员分别安装了鸟类鸣声仪、红外相机、球形摄像机、物候相机等设备,它们会将采集到的生物声音、图像资料实时回传给智能识别系统,进而得到该区域内准确的生物数据。这些监测设备通过自带的太阳能电池板就能维持运作。

目前,漓江站搭建起的“一站多点”式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使在漓江流域、县域、村庄3个层面全面开展更细致、连续、长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成为可能。根据漓江站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在固定监测点位监测到水生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103种、鱼类(环境DNA)95种、鸟类167种、两栖动物35种、蝴蝶142种。在漓江流域源头猫儿山,监测人员发现了桂北琴蛙这个全新的两栖类物种,并且最新掌握了红吸盘棱皮树蛙和金秀纤树蛙这两种蛙的分布记录。这些详尽的监测数据都体现了漓江生态保护的成效。

“今后也会继续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网络,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杨海菊说。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