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行业热点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5-20 17:35:57 作者: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水网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最新案例,其中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暴露出的管网、畜禽粪污问题,以及江西省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引发行业关注。
01荆州市洪湖:管网、畜禽粪污问题突出
管网问题作为环保行业的“老大难”也是环保督察黑名单上的常客。
2024年5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北省发现,荆州市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
洪湖是荆州市主城区、监利市、江陵县等城镇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2018年12月印发的《湖北省洪湖湖泊保护规划》要求,到2025年完成现有建成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荆州市第二轮管网排查任务目前仅完成城区65%,错混接问题依然严重,管网建设改造迟缓,部分区域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对洪湖水质造成影响。
督察发现,荆州市主城区雨天大量雨污混合水通过雷家垱、草市等6个雨水泵站直排河道。监测结果显示,雷家垱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9毫克/升、氨氮浓度为15.8毫克/升,分别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2倍、2.2倍,草市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10毫克/升、氨氮浓度为21.8毫克/升,分别超标1.2倍、3.4倍。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但管网一直是我国污水处理中的短板,管网覆盖不足、漏损、客水挤占管网、错接混接、溢流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正是我国污水处理率高但污水收集处理率仍比较低,黑臭水体频发的主要原因。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管网”这个污水处理领域的短板问题,《通知》提出“以效能提升为核心,以管网补短板为重点”,“推动建立厂网统筹的城市生活污水专业化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等目标,并特别提到“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总量削减”等措施。
《通知》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厂网一体化,就是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进行统一的运营和调度,达到高效运行、经济节能的目的。
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总工程师黄鸥在2024水业战略论坛上认为提升管网治理水平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力度,以进一步保障“提质增效”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提高运维水平(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如何做到既要又要?)。
荆州市洪湖流域暴露的第二个热点问题是养殖污染严重。
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是入湖污染的重要来源。督察进驻期间,随机抽查8家规模化养殖场就有4家存在问题。监利市园梦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将生猪养殖粪污抽排至场外沟渠,群众反映强烈。监利市远富家庭农场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利用约8亩无防渗措施的池塘存放粪污。洪湖市茭牌湾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通过私设软管排入周边水体。洪湖市晟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沼液池私设软管通向沟渠,养殖废弃物长期在沟塘旁随意堆放,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
大量未经处理的水产养殖尾水,通过沟渠排入四湖总干渠,最终汇入洪湖。2019年以来,国家和湖北省均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动实现尾水达标排放。荆州市目前完成养殖池塘改造治理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3.2%。抽查发现,部分已建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运行也不正常。监利市毛市镇光荣村乾坤水产养殖家庭农场项目治理设施长期停运,养殖尾水直排;新沟镇振华渔业治理项目生物接触池、生物刷大面积破损,不正常运行。
湖北省2019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方案要求,荆州市2021年1月底前应完成19.99万亩退垸还湖任务。荆州市以开展生态种养等名义保留4.5万亩。抽查发现,胜利大垸、滨湖渔场、斗湖渔场围垸内有多处名义为“人放天养”模式的养殖场,实际上仍然是投肥养殖。
E20研究院固废研究中心行业分析师张磊认为,养殖废水直排问题暴露了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也预示着行业发展的新机遇。长久以来,农村地区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政策执行力的薄弱,导致环保政策难以有效落地,进而形成监管盲区。与此同时,粪污处理一直是养殖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设备购置以及运营维护的庞大开支。然而,许多养殖企业在权衡成本与效益时,往往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成本的长远影响。在缺乏强制性环保法规的约束下,他们更容易选择成本较低、收益较快的直排方式,从而忽视了环保治理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根本性益处。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化利用是粪污处理的理想路径,能够实现废物转化为资源的良性循环。然而,当前资源化产品在产业链中的流通和商业模式的构建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需求不足、产业链整合难度大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养殖废水直排问题的严峻性。随着我国农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将催生更多养殖废水和粪污治理的新需求,这将促进养殖水处理领域在装备和技术方面的革新,养殖废水治理的市场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02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2024年5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江西省发现,鄱阳湖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等问题。
近年来鄱阳湖总磷浓度一直未达到湖库Ⅲ类水标准。2023年,湖区18个国控断面中仅5个总磷浓度达标;9个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不降反升,最高上升39.6%。滨湖地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大,但减量化工作不严不实。抽查发现,统计部门统计的南昌县幽兰镇氮肥、钾肥施用量均为零,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仍在施用;南昌市经开区樵舍镇近年来因城市开发已征收耕地约3000亩,但2023年化肥施用量比2021年不降反升。在南昌县、永修县,湖区围垦的农田田埂上随处可见废弃农药包装,监测结果显示,农田沟渠水总磷浓度超湖库Ⅲ类水标准3倍至13倍。湖区还普遍存在违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中封洲禁牧规定在洲滩湿地进行畜牧养殖问题,洲滩粪便成堆、污水横流。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又一突出问题。不止鄱阳湖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长江流域、太湖流域等我国主要水体都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的挑战。
2020年12月2日至4日,时任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带队到无锡、常州、苏州三市就太湖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张波称,当前太湖总磷上升为首要污染物,说明问题的主要矛盾正从城市和工业污染转变为农业面源污染。
2021年,“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方案》就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纳入主要任务中。
近些年,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出台以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但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集成技术相对缺乏,市场参与不足,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仍任重道远。
编辑:李丹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