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环联生态网!    APP下载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美丽中国广西篇章 | 柳州市市长张壮:强生态文明之基 走特色兴水之路 不断擦亮柳州“全国水质第一”金字招牌

分类:产业资讯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17 16:26:10    作者: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2024年第8期

1.webp.jpg

杂志展示

柳州是一座宜居的滨水之城,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径流丰富,特别是“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穿城而过,水质极佳,澄澈如碧,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柳州追寻“诗与远方”,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护好八桂大地的山水之美,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近年来,柳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殷嘱托,坚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统筹做好“护水、治水、管水、保水”4篇文章,奋力推动柳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贡献柳州力量。2023年,柳州市10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水质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一。

聚焦统筹谋划,建好“全民护水”机制

柳州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颁布实施《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成立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设立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形成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管理体系和管、治、保“三位一体”责任体系,统筹推进柳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柳州市加强水质监测考核,构建“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测溯源系统和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系统,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柳州市还强化全流域协同保护,坚持“共抓大保护”流域治理思维,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环境合作机制,与桂林市、来宾市、河池市建立漓江、红水河、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与来宾市、河池市建立柳江干流河道采砂规范管理跨区域协作机制,形成了“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聚焦绿色发展,走好“科学治水”之路

柳州市加大污染企业整治,实施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改造一批、转型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对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指标的工业企业实施分期分批搬迁,进行异地技术改造、重建或扩建,并对搬迁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关闭了治理成本高、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重污染企业。柳州市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坚决推动柳州发电厂关停、柳化集团政策性停产。目前,559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40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一批铸造、电镀企业退城进园。柳州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排污口截污工程,配套建设五大污水收集系统,实现市区34个排污口全部截流;建成污水处理厂58座,铺设排水管网2200km,使得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9.2%,全市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柳州市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汽车、钢铁、机械等“老字号”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超过200万辆。智能装备制造及机器人、新能源、医药大健康等“新字号”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2023年,柳州市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较2020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均达90%以上。柳州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聚焦生态修复,做好“精准管水”文章

柳州市实行分区管控和用途管控,在柳江流域重要江河干流源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维护柳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市区建成区以水系为主线,打造城市“蓝脉绿网”生态格局,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空间品质。柳州市全面修复流域水生态环境,打造“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品牌,实施“百里柳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50亿元,开展沿江两岸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危旧房拆迁、市政设施完善和园林景观建设等工作,建成富有柳州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滨江景观带、面积135hm2的沿江公园、长度60km的环江滨水大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百里柳江生态“颜值”再上新台阶。柳州市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对河北半岛、河东及竹鹅溪等河道实施整治、污水截流、景观改造等综合性工程,清淤50万m3,设置园林景点30多个,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实施九曲河、石榴河、王眉河等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水生态系统稳定。柳州市还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柳江长臀鮠、桂华鲮、赤魟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总面积达801hm2。柳州市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每年实行为期3个月的柳州水域全境禁渔,连续18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鱼苗超过5000万尾,有效恢复和增加了鱼类种群数量。

聚焦保护利用,织好“系统保水”网络

柳州市积极开展堤防护岸、河道疏浚、岸坡整理等综合整治工作,建成红花、落久等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建成堤防护岸277km、排涝泵站45座,将防洪标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可有效防治洪水灾害。柳州市坚持“以水定量、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加强河流水量分配、生态流量管控、取用水管理,9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1030个河湖“四乱”问题完成销号,形成“多源互补、联合调配、丰枯调剂”的供水格局。柳州市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实施农整项目,建立清洁田园示范片(点)68个。柳州市严格管控河流岸线,划定河岸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限,构建范围明确、责任清晰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为依托,建设小流域护岸防护堤、生产道路、灌排水设施、生态广场等,大力种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果木林。实施水土保持工程31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0km2,水土保持率达到82%以上。

水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柳州市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守护“水质第一”金字招牌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上,奋力推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柳州落地见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柳州市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优势。坚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功能区布局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之路。柳州市将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治水新格局。坚持“整体统筹、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系统治理”,以工业污染系统治理为突破口,强化流域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的统一,实现目标、手段、措施、政策的协同,有效调动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治的积极性,实现从单一治水到“三水”统筹,从单纯的治污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巩固美丽柳江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局面。柳州市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坚持将水生态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以合理的生态环境分区结合柳江的优质水环境和独特风光,建设城市“蓝脉绿网”生态格局,提升“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品牌效益,带动“生态+”文旅、体育等新业态迅速发展,打造“山、水、城、人”相互交融的城市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柳州市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水质冠军”金字招牌,努力续写生态文明“柳州惊奇”,让绿色成为柳州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