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产业资讯 > 产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17 16:07:25 作者: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2024年第8期
杂志展示
桂林是片美丽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多次对漓江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时叮嘱:“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桂林永久免费开放象鼻山景区等做法、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实现双赢等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十四五”时期以来,桂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以下简称“两个保护”),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漓江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中央改革办宣传推广,环境治理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桂林市荣获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桂林要把保护好山山水水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桂林市坚持思想领航、统筹谋划,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检验,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漓江的4月25日定为每年的漓江保护日,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生态环境报告《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广泛凝聚保护共识。桂林市坚持规划先行、依法治理,严格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m,出台了《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等9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桂林市坚持创新体制、健全机制,深入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三统”改革;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机制,全面落实漓江流域市、县、乡、村4级河(湖)长制、林长制,在广西率先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常态化开展“两个保护”专项监督,压实相关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责任,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成立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二郎神”民兵分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组织、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等,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保护新格局,涌现出一批意志坚定、英勇善战的“二郎神”。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桂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保护要更加注重系统治理。桂林市坚持系统治理、整体提升,保护以漓江为核心的山水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桂林市深入开展漓江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海绵城市等重大项目30多个,打出“补水、治水、引水”组合拳,持续推进漓江城市段支流“四乱一脏”治理,重点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开展漓江洲岛生态修复;关停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全部采石场,生态复绿山体136万m2,清退自然保护区内85个违规“小水电”,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21.68万亩(约合14.78万hm2),完成人工造林种草300余万亩(约合20万hm2)、植树造林107.7万亩(合7.18万hm2),生态修复喀斯特景观、湿地19多万m2;强化科技赋能,打造数字漓江5G综合平台,实现漓江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保护。桂林市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颁布《桂林市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监管工作,启动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十四五”时期以来,桂林市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幅达37.1%,重点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实现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桂林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富民利民互促共赢。桂林市大力培育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和企业绿色化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2座。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1家,其中国家级24家,获评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均在广西排名第一。全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在桂林诞生,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桂林造民航大飞机轮胎首次装配波音飞机,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桂林市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桂林市以漓江为核心,引领带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休闲度假、文化演艺、医养康养、体育健身等消费增长点,推动桂林旅游全域转型升级;积极建设零碳景区,完成漓江游览排筏“油改电”1000余艘,绿色旅游新模式加快形成。桂林市推广“新型城镇+美丽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漓江水上游览项目准入退出管理和票制票价改革,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探索沿岸山林流转保护、旅游收益分红等举措,建立健全利益共享和生态补偿机制。漓江沿岸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均大幅高于广西平均水平。
202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桂林“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的定位,为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出了进一步科学具体的指导。桂林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切实扛起使命担当,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为建设美丽广西、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桂林市健全最严格的漓江保护机制,构筑法治屏障,完善规划体系,落实保护责任,巩固全民参与体系,形成人人争当“二郎神”的新局面。桂林市实施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治乱、治水、治景”专项行动,加强漓江城市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推进跨江线缆迁改、漓江洲岛生态搬迁、漓江城市段支流水系公园建设,加快漓江游船、游览排筏清洁低碳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修复,增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成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构建数字漓江保护利用体系;积极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等世界知名奖项,办好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等国际活动,不断增强桂林山水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桂林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7+1”巩固提升攻坚行动,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和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设“无废城市”。桂林市加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打造以漓江为主体的多层级、多节点特色生态廊道网络,推动猫儿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推进龙胜龙脊梯田等5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安全管理,筑牢桂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零碳景区、零碳旅游线路,打造享誉世界的低碳旅游区。桂林市持续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构建融山、水、人、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桂林市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和专精特新倍增计划,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澎湃动能。桂林市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自然康养等产业,打造特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完善漓江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桂林市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加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信息普查,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林业碳汇、岩溶碳汇交易试点,策划和实践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类项目,使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本网声明:
1. 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真实性,任何人下载使用该等作品(内容)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作品(内容)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版权人或者作品(内容)的来源方认为作品(内容)不宜转载供公众无偿浏览,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
3.投稿本网的作者应确保其投稿作品(内容)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内容,如投稿作品(内容)侵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由投稿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网将在知悉后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不利影响。